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
1946年迁回上海。
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
1958年在广州重建。
“暨南大学”中的“暨南”是什么意思,麻烦给回复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
1946年迁回上海。
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
1958年在广州重建。
“暨南”二字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海外。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这就是暨南大学本身蕴含的深刻含义以及叫暨南大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