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0日,全长约2308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从设想到施行,历经近百年历程。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便在《实业计划》一文中提出了关于三峡工程的设想,但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三峡工程被重新提上议程。从1986年到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由当时的水电部组织412位专家,分成14个专题组,对三峡工程进行了为期两年八个月详细而深入的可行性论证。经过缜密研究、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大江截流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第一场关键战役。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三峡大江截流胜利合龙,大江截流的实现标志着三峡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此后,建设者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力保工程稳步向前。三峡工程凝结了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无尽的心血,而工程背后,更离不开一百多万移民默默的奉献与支持。十几年间,湖北和重庆20个区市县的127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陆续搬离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迁往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地。三峡移民对故土的依依惜别成就了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成为一段感动中国的难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