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期间发生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
这段时间是该活动的顶峰时期,从康熙年间一直到道光年间才完成的大规模的人民迁移。
2、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重庆、四川经过多次大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四川巡抚上书朝廷,康熙政府采取政策,从京城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四川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3、“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造成地域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如今的四川话并非古蜀方言了,乃是湖广填四川后的“湖广话”。“湖广填川”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移民后自然灾害发生频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