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
12月22日开始的英、美华盛顿会议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与前苏联政府磋商,起草了一个反法西斯各国的宣言草案。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这个文件,即“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嗣后又有21个国家陆续加入。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三国和美、英、中三国先后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根据“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拟了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并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其中把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会员国的资格、联合国主要机构的组成和职权等。这样,联合国的基本轮廓就初步形成了。1945年2月,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雅尔塔会议,又进一步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的问题。根据会议决定,由美、英、苏、中、法5国发起和邀请《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签字国,并于同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如期在旧金山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会议。会议以敦巴顿橡胶园会议的建议为基础,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最后于6月25日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各国代表签署了这个宪章。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宪章日”。10月24日,美、英、中、苏、法等多数签字国送交了批准书,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这天遂被定为联合国日。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并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于1946年1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