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价值,值得回答。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读书和行万里路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行路当中的眼观耳听才能补其不足。我国的首个中国旅游日(2011.5.19)日就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设为节日主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300多年前的今天,当今驴友的祖师爷徐霞客同志开始了自己游览神州大地的壮举。并且写下了影响至今的旅游攻略宝典《徐霞客游记》。古代由于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出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休闲意识强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已经指导着人们踏上了旅游之行。然而,当我们真正踏上旅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区拍照。右手一个手机,左手一个充电宝。笔者带过很多旅行团,在车上地陪导游本来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解当地旅游景点的文化和风情,但车上的游客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机,听音乐。地陪导游只好扫兴的结束了讲解,让大家休息。笔者深有感触,在信息开放的现在,就风景名胜来说,大家早已都在各种媒体的冲击下,非常的熟悉和了解了,那为什么大家还要去呢?不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各个景区的风情和文化吗?可是你不认真听,不认真看,走马观花转一圈,恐怕回家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景区的自拍照了,看什么都稀奇,每个景点都来疯狂的拍照,无非只是积累了一些朋友圈炫耀的资本而已,对景区的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背景一无所知。那么才能让我们的旅游更有价值,有充实的体验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旅游出发之前,先把自己旅游目的地的背景有个简单的了解,这样到了景区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知道把握一些重点景点进行参观,拍照留念主题也就更鲜明了。而不是人拍我拍,拍完也不知道拍的啥。二,在旅游途中,一定要听导游对旅游当地情况作的介绍,包括旅游线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注意事项,这样才不会在游览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许多人一到景点就撇开讲解员忙的拍照去了,这样就误了地陪导游精彩的讲解。三,许多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典故和传说让人深思,但是光靠脑袋怕是记不下来,这时候,能带个随身笔记本,除了把旅途中有趣的人和事拍下来,还能把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记录下来,回+之后,翻翻照片,整理出来,当然你要是能写出几篇有思想,有内涵的游记,然后发布到旅游网站上,那我们的旅游就更要价值了。四,在游览中,多多交流。古语四海之内皆朋友。在旅游中广交朋友,这也是旅游的价值。现在的旅游尤其是跟团游,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大家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主动多多交流,没准还能交得几个知心好友,拓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我们在旅游中品味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认知和阅历,收获了自己的快乐时光和新鲜难忘的回忆,增加了几个知心好友,这才是我们旅行的乐趣和意义。在这里,提前祝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生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