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之议过程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将金陵定为明朝国都。定都应天的主要原因有:天下的税赋多处于东南,而应天则为财赋汇集之地。同时,应天有朱元璋为吴王时期所奠定的宫阙基础;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多为江淮子弟,不愿意轻去他乡。但此后,朝廷对建都之事多有争论。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至此,建都地点才得以确定,但是为了控制北部边防,朱元璋仍有迁都之念。而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一直到洪武朝后期,建都问题仍是朝廷的重要议题。永乐迁都北京后,这一争议才停止。